慢性肾衰竭的危害

2017-05-09 17:20:04 来源:
分享:

慢性肾衰竭疾病已成为危及患者健康的1个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且慢性肾衰竭疾病在最近几年来病发率逐步的提升让人们也非常的耽忧,大家都想了解1下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危害,便于帮助人们更加正确认识这个疾病。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发的肾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1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遭到毒物的伤害,引发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缘由为长时间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步降落,造成肾衰竭的产生。

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患者可出现少尿(<400ml/日)或无尿(<100ml/日)、低比重尿(1.010~1.020)、尿钠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常为此期致死缘由)、代谢性酸中毒(可促进高钾血症的产生)及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生命,慢性肾衰竭的危害。此期延续几天到几周,延续愈久,预后愈差。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

1、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慢性肾衰竭的危害。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为10-⑴5毫升/分钟,肾功能严重受损,病人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明显氮质血症、等张尿、代谢性酸中毒、水钠储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明显贫血、食欲降落、轻度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委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发展为尿毒症。

2、肾脏储备能力丧失期。也称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30-⑹0毫升/分钟,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查正常或轻度偏高,此期虽然肾脏储备能力丧失,但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调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能力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残余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⑴5毫升/分钟,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上述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更加明显,体内多系统受损而出现相应症状,特别以胃肠道、血汗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加明显。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水电解质严重失调,明显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血钙明显降落,慢性肾衰竭的危害,血磷升高,容易危及病人生命。

4、氮质血症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25毫升/分钟,有氮质血症即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脏浓缩功能有轻度侵害,病人可有轻度临床症状,如多尿、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容易被忽视。此期如机体遇到血容量不足、感染、肾毒性药物等额外负荷,肾功能可迅速恶化,出现肾衰竭乃至尿毒症。

相信在浏览完文章内容的介绍以后我们大家对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危害有了了解,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人们能够重视做好对慢性肾衰竭疾病的预防,出现了肾脏类疾病1定要尽早做好医治避免产生太多的危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