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可治慢性肾衰竭

2017-08-07 13:47:23 来源:
分享:

从最近几年来国内报导的文献来看,以大黄为主通腑泄浊医治慢性肾衰竭已较普遍,并且获得了1定疗效。其用药途径有合入复方中水煎服、单服大黄粉、煎汤保存灌肠和制成注射液使用等。其作用机制是大黄有下落血尿素氮的作用。大黄可能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理作用,改良肾功能,促使体内毒物排出或减少其毒害作用;大黄的解毒,与其能降解血内中份子量含氮化合物的作用有关。由上可知,目前大黄已成为医治尿毒症的1味专药,大黄可治慢性肾衰竭。

早在唐朝,中医学文献中就有利用大黄为主的文剂治疗关格的验案记载。中医学认为大黄为苦寒泻下之品,其荡涤肠胃,峻下力猛,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号为“将军”,大黄可治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脾肾衰落、气化无权、两便失司,临床上不但可见尿闭,亦可出现大便秘结,即下窍不利,浊阴难以从下窃而出,遂潴留体内,致生他变,从而造成病情危笃的局面。利用大黄通腑泄浊,使邪有前途,这对减缓病情是10分重要和必要的。

笔者认为必须在中医理论指点下,更加恰当地运用大黄,才能进1步提高疗效。大黄为寒下之品,适合于里热实证。倘若患者大便其实不秘结或反而溏薄,乃至腹泄,其临床表现多系1派脾肾气虚或阳虚之象、舌胖色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虚,大黄可治慢性肾衰竭。倘若泥于大黄能降尿素氮之说而概用之,则用“虚虚”之弊,常常使全身情况恶化,尿素氮不但不降,反而有上升之势。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不现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大黄。

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病机系正虚邪实,因此通腑泄浊常采取扶正攻下法以方合病机,扶正的目的是为了祛邪,且邪去正又不伤。如果1意攻下,常常正虚不支,而且可以导致正随邪脱的险候。由于正虚有气虚、阳虚、阴虚之分,所以扶正攻下可选用益气、温阳、养阴攻下诸法。凡阳虚便秘者,常配温阳之药,经常使用方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等。有时用温润通便的肉苁蓉而收功。凡阴液亏虚便秘者,宜采取增水行舟、养阴攻下法,常常使用方为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麦味地黄汤加大黄等。

另外,在应用大黄导泻时,当中病即止,大便宜每天2~3次软便为佳,不可令腹泻无度,那样会更伤胃之气,使病情恶化。为达此目的,1要掌握好大黄的用量,每人到达医治作用的剂量是不同的,可由3克增至15克;2要大黄生用后下或制大黄同煎,也有讲求。1般老人、小儿、体制极弱者,应选制大黄同煎,这样作用和缓而持久;如是大便燥结较甚,则应选生大黄后下方能到达通腑泄浊的作用。

分享: